-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仙葫大道335號金質苑二樓A236號商鋪
- 電話:0771-2855023 15078746831 18260922486
- 傳真:0771-2855023
- 郵箱:2291042739@qq.com
發布日期:2012-11-06 12:22:15 來源: 瀏覽次數:2312
易中天:三千年前的中國智慧 |
發表日期:2012-11-06 新聞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劉進朱晉王慧慧實習生林祎慧 |
近日,著名學者易中天應邀做客由南方日報社主辦、東莞市寮步鎮承辦的第八期香市講堂,并作題為“先秦政治智慧”的精彩演講。
《書生傻氣》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年1月 ◎核心提示 “當莞香盛時,歲售逾數萬金?!泵髑鍟r期,東莞寮步的香市與廣州的花市、羅浮的藥市、合浦(前屬廣東)的珠市并稱“廣東四大市”。日前,有著“學術超男”之稱的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易中天應我報之邀首次造訪東莞,并在美麗的香市———東莞寮步鎮,品莞香、話傳統、談憂患、說禮樂…… 在易中天看來,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華民族的思想中就充滿了智慧。他將中國智慧分為哲學、人生和政治三個組成部分。其中,代表著哲學智慧的是《周易》,代表著人生智慧的是禪宗,而政治智慧的內涵則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和以樂保證和諧。 易中天說,依靠這些智慧,周朝維持了500余年的歷史,直到春秋中后期才開始出現禮崩樂壞,最終激發了“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各自的思考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一場“先秦政治智慧”的主題講座后,易中天也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專訪。 ○易中天近作 一個心智早熟的民族 早在三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史就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先秦諸子思想中充滿了智慧,直到現在還影響著我們。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有一個說法:人類就像人,也有自己的童年時代。人類的童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正常的、早熟的和粗野的。馬克思說,希臘人是正常的,但他沒有說誰是粗野的,誰是早熟的。我個人認為,我們民族的童年時代,就是早熟的。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的成熟了。春秋戰國之所以能夠產生先秦諸子百家,就是心智的早熟。 這個心智早熟的標志性的代表就是《周易》?!吨芤住酚靡环N最簡單的符號表達方式,卻把一個永恒不變的規律或思想———“世界永遠在變化,永遠會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表達出來。 三千年前,我們的民族就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說是一個早熟的民族,是一個充滿了智慧的民族。 我認為,中國的傳統智慧可分為哲學、人生和政治三個組成部分。其中,如果說中國人的哲學智慧最集中的體現是《周易》的話,那么人生智慧最集中的體現就是禪宗,禪是中國人生智慧的結晶。 憂患與樂感統一的文化基律 中國智慧的第三個部分,就是政治智慧。先秦政治智慧的第一位代表人物就是周公。今天講的中國文化,或者中華文化,其根基就在于周文王??鬃泳驼f:“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笨鬃拥娜寮覍W基本上就是從周文化延續過來的。 然而,周制度是怎么創立的呢?是周公對武王伐紂勝利的反思。正是由于周人的反思,奠定了我們民族的總文化基律,那就是憂患意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律,就是憂患意識和樂感意識的統一。 孟子當年也說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還有我們熟悉的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講的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般人讀這句,都是先天下后個人,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叫做先憂后樂?!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是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去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尤其是中國古典詩詞,都是在體驗憂患,辛棄疾的詞說得很好,“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边€有曹操的詩:“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倍际菓n。還有我們的國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span> 在這種憂患意識中,周公的第一個思考就是,已經獲得的政權如何才能鞏固?由此誕生了他的第一個政治智慧———以人為本。 以禮維秩序以樂促和諧 在思考完政權的穩固性問題后,周公又開始思索政權的合法性問題。周公認為,“天下”的產權是“天”的,但“天”有產權卻沒有治權,需要找個代理人,于是就找到了“天子”,天指定他的嫡長子來治理天下,同時也會收回天命。然而天根據什么來授權,又根據什么來革命呢?那就是德。 由此引出了周公的第二個政治智慧,即以德治國。以德得天下,就以德治天下。 但是,“德”是虛的。怎樣是有德,怎樣是無德呢?德必須有可操作性。由此引出了周公的第三個政治智慧,那便是要把看不見的“德”轉化為看得見的“禮”。 禮是什么,就是秩序。秩序靠什么維持呢?就是等級,禮就是等級秩序。 然而,等級森嚴會桎梏人性,必須以樂保證和諧,這便是周公的第四個政治智慧。音樂就是快樂,快樂就像音樂。音樂是樂音的快樂形式。什么是樂音呢,樂音有什么特點呢?簡單來看,樂音有高度、長度、強度和音色等四大不同。因此,樂音的特點就是不同,但放在一起很好聽,很和諧。 由此來看,和諧是什么呢?和諧就是多樣主義。就是大家雖然都不一樣,但放在一起卻很快樂。 儒墨道法諸子爭鳴 可惜的是,周公的四個政治智慧最終只保住了周王朝500余年的安寧。春秋中后期,開始出現禮崩樂壞。秩序沒有了,規矩沒有了,天下大亂了。于是,大家就來考慮。怎么解決這些問題。這才有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儒家提出的方案就是,以仁愛救世。他們認為,這個社會之所以亂是因為缺乏愛。儒家的仁愛包括兩個內容,一個是孝,一個是悌。同時還包含著兩重原則,一是對等相愛,即子女要愛父母,父母也要愛子女。一種叫順序延伸??v向的愛,愛父母,父母的父母也要愛。橫向的悌,親兄弟要愛,堂兄弟要愛,相當于兄弟的老鄉、同學、同事、戰友等也要愛,少數民族也要愛??鬃拥睦硐刖褪?讓世界充滿愛,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但這些并不管用,孔子一輩子都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于是,墨子對孔子進行了批判。并提出,社會之所以出問題確實是缺少愛,但原因正是儒家所提出的等級之愛所造成的。墨家認為,社會要達致和諧,需要的是兼愛,即平等之愛。 道家則對仁愛和兼愛都進行了否定,并提出最好的救世辦法是不愛,也就是無為。并對競爭機制進行了批駁,然而也沒有用。 最終,法家出來了。法家也反對愛,但與道家不同,法家認為愛是沒用的只能求之于制度。 ◎訪談 不要指望傳統文化中有救世之道 記者:現在很多人都熱衷學習傳統,并希望從傳統中找到救世的辦法。從您講述的先秦政治智慧中,我們能得出什么啟示? 易中天:你說的這一情況,其實反映的是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其他文化的挑戰,我們正面臨著在一個社會轉型期間,如何既植根于傳統,又跟得上時代潮流? 在面對一個問題時,有些人就認為,中國現在之所以出現那么多問題,是因為我們把傳統給丟了。于是,很多人就希望,把傳統請回來,就以為能夠救世。 我可以負責任說,先秦的這些智慧中,儒墨道在當時是連自己的世界都沒有救成,還能救今天嗎?法家也恰恰是在亂世中治世。所以不要指望我們傳統中有些什么東西可以救社會,拯救人類,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堅持擴大開放,走市場經濟的道路!這是唯一的路。 記者:“我堅決反對把我和‘國學’放在一起?!边@是你剛才在講座上的表態,曾一度被標簽化為“學術超男”的你,為什么會對國學如此抗拒呢? 易中天:因為國學最初提出來是為了抗拒西學的,實際上是想用我們的一些傳統思想來對抗普世價值。 我認為,今天的改革不能脫離傳統,一味崇尚西學。但我更贊成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的一句話: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當人們好像剛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并創造前所未聞的事物時,恰好在這種革命危機時代,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為他們效勞,借用它們的名字、戰斗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世界歷史的新的一幕。 因此,我反對把國學想成愚民御民的東西,未免太過簡單偏頗了。國民學習國學并不意味著思想被禁錮,也并不意味著排斥其他的文明思想。如今的國學太過于功利性和形式化了,很多知名的企業都提出要讓員工們進行國學知識的培訓,一去就要講周易,這種課我無論如何都不會去的。不僅如此,目前出現的國學熱中,泛濫著一種自欺欺人的“文化自戀”,這也是要不得的。 記者:您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如今中國社會造就不了有思想的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呢? 易中天:說這個話也許有點嚴重了,但是其實是有依據的,如果想要有思想,需要的是靜慮的環境,而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鬧騰的社會?,F在大家都很鬧騰,國人急功近利的心理太嚴重,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管理都透著一種急于出成果,進行量化管理的氣氛。把學校都辦成“養雞場”,天天數雞蛋有多少。 現在還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教育。我們的學校,不教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什么現在很多畢業生不容易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也不被用人單位滿意。而有這個能力的無一不是在實踐中產生的。學校的教育很少能夠展開討論,教師自己都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非常嚴重和需要改善的。專題撰文南方日報記者劉進朱晉王慧慧實習生林祎慧\專題攝影南方日報記者蘇仕日 |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仙葫大道335號金質苑二樓A236號商鋪
辦公電話:0771-2855023 15078746831 郵箱:2291042739@qq.com 工信部備案號:桂ICP備11002798號-3
咨詢電話:0771-2855023 15078746831 18260922486
版權所有 @ 2013-2015 南寧凱名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